读书会预告|《位于边缘的马克思:论民族主义、族群和非西方社会》读书会
《位于边缘的马克思:论民族主义、族群和非西方社会》

读书会简介
本次读书会围绕美国学者Kevin Anderson(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社会学系教授,研究方向:社会政治理论,马克思手稿)于2010年撰写的书Marx at the Margins: On Nationalism, Ethnicity, and Non-Western Societies所展开。
本书主题
凯文·安德森的著作《位于边缘的马克思》是一部旨在系统性重塑卡尔·马克思理论形象的学术专著。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长期被视为马克思思想“边缘”的民族主义、族裔、种族以及非西方社会等议题,实际上是其对全球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安德森通过深入挖掘马克思大量鲜为人知的文本(主要来源于MEGA2的新翻译过程),包括他为《纽约论坛报》撰写的新闻稿、组织宣言、个人书信以及晚年关于非西方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笔记,论证了马克思是一位远比传统认知更为复杂、开放和具全球视野的理论家。
本书主要围绕两大核心论点展开:
一、 马克思对非西方社会历史发展路径的思考演变
安德森指出,马克思对非西方社会(如印度、中国、俄国、阿尔及利亚等)的看法经历了一个从“单线论”到“多线论”的深刻转变。在早期,如《共产党宣言》和1850年代初期的文章中,马克思倾向于一种隐含的单线历史观,认为非西方社会将在殖民主义和世界市场的冲击下,不可避免地走向资本主义现代化。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857-58年)、亲自修订的法文版《资本论》(1872-75年)以及晚年(1879-82年)的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的观点变得日益多线化。他开始认识到,这些社会拥有独特的社会结构,例如俄国和印度的村社公有制,这些古老的社群形式可能成为抵抗资本主义的据点。
二、 民族、种族、族裔与阶级斗争的辩证关系
本书的另一重要贡献是系统梳理了马克思对被压迫民族和族裔问题的分析,重点考察了他对波兰、爱尔兰、美国黑人奴隶制以及英国爱尔兰裔工人的论述。安德森认为,马克思在其政治实践和理论分析中得出结论:核心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的工人运动若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如波兰和爱尔兰的独立运动)采取消极态度,或对内部的种族主义(如针对黑人或爱尔兰裔工人)无动于衷,那么其自身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甚至夭折。因此,马克思的无产阶级概念并非仅限于欧洲的白人男性工人,而是包含了美国的黑人劳工和被视为“非白人”的爱尔兰劳工在内的全球性力量。这些分析揭示了一个深刻的辩证法: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主义的斗争,并非阶级斗争的附属品,而是无产阶级自身解放的先决条件。
时间/主题安排
本书共分6个章节,每章的内容均在30-40页左右。以下主题安排直接来自书籍章节,每章分2次展开阅读。共13次。
第一次时间:9月26日(周五)晚6:30,锡昌堂402会议室。以后时间可能有变,但大致定在周五晚。
- 读书会引言:对本书研究方法和阅读方法的介绍,以及领读人和日程安排
- 19世纪50年代的殖民问题:欧洲对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影响(1)
- 同上(2)
- 俄罗斯与波兰:民族解放与革命的关系(1)
- 同上(2)
- 种族、阶级与奴隶制:内战作为第二次美国革命(1)
- 同上(2)
- 爱尔兰:民族主义、阶级与劳工运动 (1)
- 同上(2)
- 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到《资本论》:多线性主题(1)
- 同上(2)
- 关于非西方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晚期著作 (1)
- 同上(2)+全书结论
领读要求
由于本书为英文写作,需要主讲人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但KB Anderson的写作极为简洁,清晰,基本上都能读懂)
领读过程中,不要直接翻译原文,而是概括和讲解。尤其要求,对原文提到的马恩著作的原文,进行查找、分析和讲解。进而言之,由于本书引用的大量马恩文献是“边缘手稿”,可以与马恩“主流文献”的相关内容进行对读。举例说明:本书第四章是马克思对爱尔兰民族问题的分析,可以与马克思在《资本论》等文本中对爱尔兰问题的分析进行对照。
由于本书涉及马克思对19世纪欧洲革命和殖民问题的历史情况的分析,希望主讲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更多的历史文献,以期与马克思的写作形成对读。举例说明1:马克思对波兰情况的分析,可以与佩里•安德森在《绝对主义国家的谱系》中提到的中世纪以来波兰贵族阶级状况进行对读。举例说明2:除了同时代的文本对读以外,更广泛的比较也可提供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分析和理解。例如《棺材船》等讨论爱尔兰向美国移民的事件,以及后续对美国建国政治形态的影响,均可成为相关讨论内容。主要看领读人自己的兴趣
组织者简介
张米兰,六合彩资料 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政治理论。
领读人报名方式
本次读书因设备和效果的考虑只能线下参与。希望报名的领读人是对相关问题很感兴趣的读者,有助于引导大家发散思维和拓宽阅读面。报名请发送个人的情况(例如研究生n年级、姓名、专业研究方向,如有相关内容的已有阅读经验也可附上)致邮箱:[email protected]
